热烈祝贺我所张晨松获2021年CSIAM首届应用数学落地成果认证
2021年6月12日,在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主办的第二届数学促进企业创新发展论坛举行的应用数学落地成果发布仪式上,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张晨松及其合作者的“多组.12-09
2021史斌: 我的科研之路
我出生于青岛,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在全国重视教育的热潮下,随波逐流地进了大学,又懵懵懂懂地读了研究生。进入复旦后,我师从袁小平老师。在第一学期,袁老师就推荐我读丁同仁先生的专著《Approaches to the Qualitative Theory of Ordinary DifferentialEquations:Dynamical Systems and NonlinearOscillations》中的第六章,并在学期末,给我制定了下学期的学习计划12-07
2021戴彧虹:坚持热爱之事 不“东张西望”
戴彧虹是被数学选中的人。 担任数学老师的父亲培养了他从小对数学的兴趣,戴彧虹大三选修的9门数学课成绩全优,放弃保研并以第一名成绩考入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研究生时便与导师共同提出戴—袁方法,成为国际四大非线性共轭梯度法之一……12-01
2021欢迎参加“科学计算论坛”之第七届科学与工程计算青年研讨会
欢迎您参加2021年11月26日--27日由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主办的《“科学计算论坛”之第七届科学与工程计算青年研讨会》11-17
2021Stiefel流形优化软件包STOP于2021年10月18日正式上线
我所袁亚湘院士、刘歆研究员团队(包括已毕业的肖纳川博士、高斌博士和在读研究生王磊)设计开发的Stiefel流形优化软件包STOP于2021年10月18日正式上线。该软件包内含乘子校正算法框架、罚函数算法框架、序列邻近点梯度算法框架下的多种Stiefel流形上的高效优化算法,可以实现具有高可扩展性的并行计算以及处理目标函数含有非光滑项的复杂问题,在电子结构计算、统计大数据分析等众多科学工程领域有广泛应用。软件网站是:https://stmopt.gitee.io(请点击文章下方“阅读原文”),网站包括开源代码的下载链接以及软件的使用帮助等信息。10-19
2021戴彧虹研究员当选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
2021年10月7日至10月10日,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CSIAM)第十九届年会在安徽合肥召开。本次会议上,公布了第二届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名单,我所戴彧虹研究员因其在最优化计算方法与理论等领域的成就获选。10-08
2021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重点课题)申请指南
中国科学院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根据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设立专门用于开放课题的研究经费,资助国内外科研人员开展合作研究。09-26
2021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深猷远“计” “数”往知来
近来,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年轻的科研人员崔涛不断地收到学界和企业界的同行好友邀约讲座和“感谢”,其都源于实验室开创的一项成果。 “我们算法的实现是基于PHG”“基于PHG开发了相关模型的计算程序”“使用PHG,让我们团队更专注算法研究,大大提高了计算规模和效率”......他们提到的“PHG”就是,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支持普通计算服务器至十亿亿次级超级计算机的三维并行有限元软件开发平台,它有效帮助研究人员以较低的开发投入、较快的速度研制相关程序,提高算法研究和并行软件研制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因各方面原因,当前我国工业软件自身“造血能力”的欠缺,“PHG”平台对我国工业软件突破欧美国家技术封锁具有重要意义。“立足国家需求,聚焦‘卡脖子’技术,挑战科学与工程计算中最难的数学问题,这是我在实验室最主要的任务,尽管过程可能漫长、艰辛。”崔涛说。PHG平台从创立到应用,也促使崔涛从研究生成长为一名独立研究员。 攀登高峰的匠心这是一段关于两代人的创新故事。上世纪后半叶,科学计算兴起,它在科学研究和工程计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国家的科学计算能力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近半个世纪以来,利用计算机来模拟结构、流体、电磁、量子等各种物理过程的科学与工程计算应用软件得到了巨大的发展。2000年,国家973计划项目“大规模科学计算研究”启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数学院”)研究员陈志明和张林波担任着课题组长。“德国的‘ALBERTA’开源自适应有限元软件包的计算速度和内存大小有限,满足不了三维问题的计算要求,你们能不能把它‘并行化’?”陈志明向张林波询问道。“工作量及难度的确有些大。”张林波还是决定试试。然而,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发现,由于ALBERTA软件的自身限制,将其并行化不仅工作量巨大,还会有许多先天的局限。“事实上,当前,高性能科学计算程序和软件研制周期长、工作量大,无法满足高性能计算应用和算法研究需求,是一个瓶颈问题。”张林波告诉《中国科学报》,他们发现了更“普遍”的问题。“应该针对特定的算法或应用领域,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高性能科学计算软件平台或应用框架,用于支撑应用程序和软件研制。”尤其是近年来,我国超级计算机已经连续多年排名世界第一,但超级计算机上运行的科学与工程计算应用软件水平却距离国际先进水平有不少的差距,部分行业的大型科学与工程计算应用软件成为了国外限制我国发展的 “卡脖子”技术。比如:用于芯片设计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都掌握在美国和欧洲的大公司中,目前已对我国部分企业实施封锁,对我国信息与芯片产业产生巨大影响。此外,过度依赖国外工业软件,既不利于我国工业技术的创新和积累,高端化转型可能受阻。同时,工业软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工业数据和商业信息还存在被窃取的风险。解决我国工业软件自主化问题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刻。那时,他们有了初步想法。时间到了2005年,复旦大学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曾璇教授给陈志明和张林波提出了一个难题:如何高效高精度进行互连线寄生参数提取,是芯片设计软件(EDA)的瓶颈问题,“最好有一个可实用的工具,纯粹的程序员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理解数学文章中的算法,甚至还无法抓住算法本质。”事实上,当时芯片设计软件并未得到十分重视。当年,国家973计划项目“高性能科学计算研究”启动,陈志明担任首席科学家,张林波担任“大规模并行计算研究”课题组长,开始专注芯片设计仿真等领域的并行自适应有限元程序的研制。“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事情。”崔涛坦承,他当时作为张林波的博士生参与平台研制工作,“困难在于,如何让计算程序支持可扩展的非结构协调网格局部自适应加密、支持国产计算机体系结构和支持多样的有限元计算”。经过反复交流思考,他们找到了突破口——用于支持互连线寄生电感参数求解和变压器仿真等典型电磁场计算问题的自适应有限元算法研究及应用软件研制。2010年,基于PHG开发的寄生电感参数提取工具包成功在当年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上完成了十亿自由度、数万核规模的大规模并行自适应计算试验,这坚定了他们继续发展并行自适应有限元软件开发平台并拓展其应用范围的信心,曾璇教授给陈志明和张林波提出的难题成功解决。“这是一个从应用需求出发,到数学模型、数值方法开发,最后变为工具软件的全链条研究。”陈志明说。如今,PHG平台作为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且唯一支持国产超级计算机的三维并行自适应有限元软件平台,具备支撑面向万亿至十亿亿次级超级计算机的并行有限元应用程序开发的能力,迄今陆续被多个企业和应用领域的研究团队使用,支撑工程力学计算、冰川模拟、生物计算等重要应用需求问题的高性能计算。09-06
2021祝贺袁亚湘院士当选国际运筹学会联合会会士
国际运筹学会联合会(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ies,IFORS)在2021年8月24日召开会员国及国际相关学术组织代表会议。因为疫情的缘故,此次会议通过视频在线举行。国际运筹学会联合会主席 M. Grazia Speranza在会上宣布了2021年新当选的六位会士(IFORS Fellow)名单,袁亚湘院士当选。 袁亚湘,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协副主席、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主席,曾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运筹学会理事长、亚太运筹学会联合会主席、国际运筹学会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他自1988年从剑桥大学归国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国运筹学的发展以及与国际运筹学界的交流合作。袁亚湘院士长期从事运筹学、计算数学和应用数学等领域研究工作,曾获L. Fox奖、首届冯康科学计算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陈省身数学奖、苏步青数学奖、何梁何利科技奖、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杰出贡献奖,当选巴西科学院通信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会士、美国数学会会士、伦敦数学会荣誉会员。 IFORS成立于1955年,拥有悠久的历史,是唯一的全球性运筹学国际组织。中国运筹学会于1982年加入IFORS,成为代表中国的会员国,并在北京成功举办了IFORS 1999大会。2020年IFORS执行委员会批准设立IFORS Fellow,以褒奖为国际运筹学的研究和学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IFORS Fellow评选的标准包括运筹学的科研、应用、服务、教育、管理等多方面。相关信息见:https://www.ifors.org/ifors-fellows/。08-26
2021袁亚湘院士:执“数”之手,攀登高峰
1988年,袁亚湘在其科研事业蒸蒸日上之时,从英国回国,入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成为当时中科院最年轻的正研。 当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刚成立不久,袁亚湘成为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批资助的科研人员。08-12
2021刘九龙:潜心科研,争取做出自己的研究风格
刘九龙出生于江西省宁都县,在他的童年时代也就是九十年代,那时中国经济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刘九龙在回忆自己与数学的不解之缘时谈道,那时家乡也在紧跟全国经济建设潮流,不过交通还是不便、信息流通也相对闭塞。但家乡自古人文荟萃,早有“文乡诗国”之誉,读书风气良好,那时新华书店气派,私营书店林立。小时候父亲母亲也是经常带他去书店看书买书,父亲陪他读《华罗庚数学学校数学课本》这套教材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自此慢慢感受到了数学世界里丰富的乐趣。刘九龙到了中学阶段,在初中遇到了讲课生动活泼的数学启蒙老师,让他养成了对数学问题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在高中遇到了讲课严谨且能传授丰富解题技巧的数学老师,让刘九龙打下了扎实的数学基础。也正是得益于他扎实的数学基础和热爱思考的习惯,对于物理化学的学习也是得心应手08-03
2021热烈祝贺袁亚湘院士当选伦敦数学会荣誉会员
2021年7月2日,伦敦数学会公布袁亚湘院士当选伦敦数学会荣誉会员,以表彰其在最优化理论和方法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在中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推动应用数学的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伦敦数学会曾经分别于1986年和2010年授予陈省身先生和陶哲轩等两位华人数学家此荣誉称号。袁亚湘院士是获得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大陆数学家。07-07
2021